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 >

到底什么是灵修?

2017-01-09 11:06:21 澎湃新闻
近日,由于女作家卫慧推广灵修的一段视频让灵修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上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的宗教人类学学者杨德睿,杨教授
近日,由于女作家卫慧推广灵修的一段视频让灵修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上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的宗教人类学学者杨德睿,杨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向网友澄清了许多关于灵修的迷思。
 
但是,到底什么是灵修?灵修到底是不是迷信?灵修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文艺女青年灵修这么遭人黑?许多网友依然感到困惑,因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做客问吧,为网友解答关于灵修的问题。在此,我们整理了李向平教授的问答集锦。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
 
网友:请问一下老师,算命是不是灵修的一种?
 
李向平:算命不等同于灵修。算命是一种试图把握灵魂与命运的方法。
 
网友:老师您好!小时候一次到寺庙抽签算命的经历,抽到的下下签,十几年过去了。每当人生重大选择和困境的时候恐惧萦绕在心头。抽到那只签的编号也成为“恐惧数字”,不管在任何场景下见到都很不舒服和恐惧。请问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吗?
 
李向平:开个玩笑,这就需要自我超越了。我曾经与一个朋友去一个山里的寺庙,这个朋友也抽了一个签,签文不太好,于是就很担心。但后来我们相互讨论,分享,结果就没有了数字恐惧这样的事情。建议你阅读一些相关的佛教、道教经典,可能能够解读自我内心的一些问题?
 
网友:这是不是寂寞空虚冷的表现呢。
 
李向平 :这种情况,因人而异。
 
网友:如果一个社会大规模灵修,也就是相当大比例的人进行灵修活动,像当年气功热一样,会不会对社会发展不利?
 
李向平:社会文化是多元发展的。如果一个社会都集中在某种灵修活动中,那很可能就是这个社会的灵魂出问题了。另外,社会发展的路径应该也是多元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教育的、家庭的……
 
网友:作为一名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大学生,想信仰宗教正常吗?
 
李向平:正常的。宪法保护。
 
网友:能详细解释下灵修和人们选择灵修的契机一般是什么吗?
 
李向平:一般都是在各自选择的信仰的宗教中加以选择。当下则有各种灵修团体、训练班给人以不同的选择。至于每个人的内心,不同的精神需求,也是选择不同灵修方法的契机。
 
网友:请问还有其它能够聆听内心声音的方法吗?
 
李向平:打坐、静坐、参禅、数息等方法,或许就能够聆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
 
网友:“女文青”尤其“大龄女文青”在当下社会似乎是对某部分女性的污名标签,这样的语境下理解她们的灵修问题仿佛更加剧对其的污名化。请问应该用何种态度去审视这样高度标签化的女性群体以及如何辨别定义灵修。
 
李向平:尊重、理解、互动、平等。这可能是去污名化的基本方法。
 
网友:李老师您好,请问如何在科学的时代为非科学的文化辩护?比如说,如何为灵修的价值和意义辩护?
 
李向平 :不是辩护,而是理解。
 
网友:李老师您好,我就是所谓的爱灵修的文艺女青年,我想考宗教学的研究生,您怎么看宗教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前景如何?望解答,谢谢!
 
李向平:能够基于自己的特殊体验,进入宗教学研究,是很好的事情。但宗教学研究不会等同于灵修。宗教学专业目前是在哲学领域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包括了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宗教历史、宗教语言、宗教文学、宗教音乐等等专业领域。同时也包括了宗教体验如宗教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网友:灵修到底是啥意思啊?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好吗?文艺女青年都不含贬义了吗?我觉得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一定是包容一切唯心主义者的,但为啥看见搞灵修的就想笑呢?
 
李向平 :要了解灵修问题,首先要了解灵性、灵魂等问题。实际上,所谓灵修,就是基于不同的灵魂观、灵性观而展开的具体实践、仪式化的行为与观念,有些也是对宗教的信仰,但不等同于对宗教的信仰。
 
网友:我觉得灵修未必就是迷信,可能是基于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如今社会充满虚浮,通过一些方式避免让自己随波逐流乃至失去方向是很有必要的,灵修如果只是在基于表层的含义去理解,未免有些狭隘了,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李向平:很同意这种讨论方式。
 
网友:从马斯洛阶梯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个文艺女青年应该是到了自我实现的阶段,可是又找不到实现的路径。于是神秘主义便成为她们的选择。
 
李向平:灵性关怀,实际上近似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最高境界。
 
网友:这种修行的提高表现是什么?有外界判断的标准吗?还是他们自己觉得好就提高了?
 
李向平:有一种说法,共修才能净化人心。这是在强调灵修的标准如何确立的问题。强调了灵修的共同体与公共性问题。但灵修者自我的神秘体验,不同灵修法门设立的目标可能不一样,但其总体方向都应该是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与净化。如果说,存在一些外界的判断,我个人的想法是,其核心就是要尊重灵修者的生命权利,这样就能够避免洗脑、敛财的可能性。
 
网友:请问老板,无宗教信仰的人,能进行灵修吗?如何进行?
 
李向平:灵修可能与宗教相关,可能与宗教无关。
 
网友:老师您好,我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想请教您:宗教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也会影响社会的道德规范,可以这样认为吗?那宗教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呢?有种流行的说法是当代中国人缺乏信仰,如何重新树立呢?
 
李向平:当代中国人不缺乏信仰,但在其信仰方式层面,因为集中在私人生活方面的,所以对社会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网友:请问教授,灵修普遍追求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为什么持续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
 
李向平 :人都需要一种神圣的体验,超越当下的价值取向。
 
网友:李教授,所谓灵修的效果,您有事实证据吗?
 
李向平: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来看,这是一种近似于宗教体验的内心感受,如何以事实来证明?
 
网友: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死亡教育的呢?
 
李向平:亟需展开。未知死焉知生,反之亦然。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
 
网友:李老师,您好,请问如何才能够找到信仰呢?
 
李向平:由理入,由行入。两大路径。
 
网友:教授好!请问灵修与宗教信仰有关系吗?灵修的人群只有文艺女青年吗?如果不是,都有哪些人群灵修,各个群体参与灵修的初衷目的又是什么?谢谢!
 
李向平 :参与灵修者各个层次的人士都有,不完全是文艺女青年。至于为什么会参与灵修?大多是关注自己身心问题、精神健康问题的结果之一。这就与宗教信仰相关,或者是因为灵修而走近了宗教。当然,也有与宗教无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