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境外上市股价偏低、“破发”的心塞,在A股对银行开闸后,港股银行纷纷回归,已有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徽商银行等5家处于排队行列
A股时隔六年再次向银行开闸后,上市银行数量已由2015年年底的16家增加至当前24家,原有排队银行陆续被“去库存”,更多的银行开始跃跃欲试,早先转战港股上市的银行也积极谋求回归A股。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在众多计划“A+H”股的银行中,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徽商银行等5家动作最为迅速,已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显示为“已受理”阶段,均已进入了首发排队名单之中。对于回归A股的原因以及净利下滑相关举措等问题,上述银行方面均表示希望补充资本金,扩大资本规模寻求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此前转战H股多是出于A股的融资渠道受阻的无奈,近年来港股对内地金融机构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内地银行股上市首日破发是常事,对比看A股上市的银行,却是打新热情高涨,两个市场估值差异明显促使港股银行陆续回归。
为二次补充资本金
自江苏银行上市后,短短半年时间A股吸纳8家银行,激发了更多银行的上市热情,早先登陆港股的银行也纷纷表示计划A股IPO。
上述5家银行中,在港股上市时间最久的是徽商银行,于2013年11月登陆港股,距今也只有三年多时间,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上市时间分别于2014年5月和12月,青岛银行和郑州银行则是2015年12月,仅一年多时间,动作迅速。
5家银行2016年业绩方面表现尚可,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2016年上半年,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徽商银行分别实现36.22亿元、24.59亿元、12.62亿元、21.31亿元、34.45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3.16%、15.35%、17.49%、21.19%、12.11%。
从5家银行披露的招股书来看,拟在上交所发行A股上市的哈尔滨银行,在所有拟进行“A+H”股的地方银行中发行规模居首,该行拟发行36.66亿股A股;徽商银行拟发行A股上限为12.28亿股;青岛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10亿股A股;盛京银行和郑州银行发行规模最小,发行上限为6亿股。
资本“解渴”成为银行回归最为迫切的原因,以盛京银行为例,其2011年、2012年、2013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02%、11.92%、11.17%,到2016年6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均为9%,连续五年下滑。
不被港资看好的心酸
做“港漂”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从近年来转战港股上市的银行来看,因银行整体净利下滑、不良攀升等原因,港股投资者并不看好内地银行股,成为银行集体回归的重要原因。
内地银行基本上靠基石投资者“撑场面”,发行价格偏低,由于公开认购份额不足,基石投资者在内地银行赴港上市中的认购比例越来越高。浙商银行和天津银行在港发售股份基石认购比例达57.61%和51.51%,而青岛银行为更高,6名基石投资者就已锁定了总发行量的72%,达4.3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银行最终发售价也都逼近定价区间下限。据了解,因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对内地中小银行存在地方政府“影子”较为敏感,息差收窄、不良贷款率上升等是拖累股价的负面因素。即便是内地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H股也较其A股有大约20%的折价。
尽管定价偏低,但是“破发”魔咒如影随形,重庆银行在港上市首日破发、天津银行首日盘中破发、浙商银行首日次日双双破发。而反观A股市场,2016年打新热情高涨,上市银行股纷纷受益,一挂牌首先迎来连续涨停,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等上市后股价分别最高上冲至14.88元/股、21.20元/股、17.30元/股、13.97元/股,较发行价累计上涨136.68%,149.71%、272.84%、212.53%,而H股上市银行们面对这些动辄连拉9个涨停板、普遍的翻倍股价只能艳羡。
此外,从估值方面来看,港股市场对内地银行估值明显低于A股,《投资者报》记者分析发现,2016年上市的5家城商行平均市净率是1.636,而此次拟回归A股的5家平均市净率则仅为0.749,比前者低54%,显然,回归A股能够获取更高估值。
在A股开闸之后,回归自然成为境外上市银行最好的选择,而且上述银行自身经营都在内地,在A股上市对提升其公信力和品牌形象,改善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的意义也比港股更加明显。
股权分散容易内讧
和内地多数银行一样,上述5家银行业绩增速持续放缓,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青岛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6%、1.02%、1.54%、0.53%,较上年末上升0.07、0.05、0.14和0.11个百分点。
业绩增速放缓、不良率高企并不是回归A股的障碍,但是地方城商行经营方面有可能是其阻碍因素,包括早先管理混乱、股权分散等历史遗留问题仍是中小银行最大问题。以盛京银行为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容易发生争斗。2016年10月,盛京银行在港交所突发公告称,张玉坤因工作安排,已辞任盛京银行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的职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盛京银行本届董监高任职期限应该是到2017年5月,且在盛京银行8月的半年报和9月13日的公告中,董事长依旧为张玉坤,但仅隔几天就发生了高管变动。
有市场人士猜测,这种变化和恒大地产有关。去年,恒大地产不断增持盛京银行,目前已经持有盛京银行约27.2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原第一大股东是沈阳市国资委独资的沈阳恒信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此次董事长席位出现变动,有可能是因为受到了股东之间的争夺所致。